禁食是把双刃剑,可能提高患癌风险?
2025-05-08 14:11:31
jellyfishhealth.net
近年来,低热量饮食和间歇性断食因其抗衰老、延缓年龄相关疾病的发生,甚至延长寿命等健康益处而备受关注。然而,麻省理工学院(MIT)研究人员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Nature 上发表的一篇研究却发现,禁食有助于肠道干细胞再生和愈合损伤,但也会增加致癌风险!禁食还会致癌,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多年来,研究作者Omer Yilmaz 的实验室一直在研究禁食和低热量饮食如何影响肠道健康。他们在2018年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报告说,在禁食期间,肠道干细胞开始使用脂质作为能量来源,而不是碳水化合物。他们还发现禁食显著提高了干细胞的再生能力。 然而,还有一些重要问题未解答——禁食如何触发干细胞再生能力提升?这种再生是何时开始的?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发现,干细胞再生在禁食期间受到抑制,但在禁食后的重新进食期间会激增。研究团队跟踪了三组小鼠:一组禁食24小时,一组禁食24小时然后在24小时的重新进食期间允许随意进食,第三组作为对照组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随意进食。分析这些小鼠的肠道干细胞在不同时间点的增殖能力,结果显示,肠道干细胞在24小时的重新进食期结束时增殖水平最高(即禁食后重新进食组的肠道干细胞再生能力最强),比那些禁食和完全没有禁食的小鼠的肠道干细胞都强。 作者表示,禁食和重新进食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在禁食状态下,细胞利用脂质和脂肪酸作为能量来源的能力使它们在营养物质缺乏时能够存活。然后,禁食后的重新进食状态真正推动了再生。当营养物质变得可用时,这些干细胞和祖细胞会激活相关程序,使它们能够构建细胞团并重新填充肠道内膜。进一步研究发现,禁食后重新进食状态下的肠道细胞会激活mTORC1,该通路参与细胞的生长和新陈代谢,其作用之一是调控mRNA向蛋白质的翻译,所以当mTORC1被激活时,细胞会产生更蛋白质,这种蛋白质的合成对于干细胞的增殖至关重要。 这些肠道干细胞中mTORC1的激活还导致了大量多胺的产生,而多胺是有助于细胞生长和分裂。
但是,研究人员还观察到:禁食后再进食1天时肿瘤负荷最高,小肠和结肠中都观察到了更多的肿瘤生成;但再进食3天后,则不再能观察到这种表型,其肿瘤发生风险归于基线。也就是说,当干细胞处于高度再生状态时,它们更容易癌变。如果在小鼠禁食后的重新进食阶段开启一个致癌基因表达,相比在禁食状态下开启该基因,它们更有可能患癌前息肉。在重新进食状态下发生的癌症相关突变也比未经历禁食-重新进食周期的小鼠中发生的突变更有可能产生息肉。 从深层的机理上来看,在禁食后再进食的情况下,mTORC1信号被激活。而强大的mTORC1进一步刺激了多胺代谢,从而增强了蛋白质的合成,有助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禁食后再进食通过mTORC1-多胺-蛋白质合成轴,增强肠道干细胞相关的肿瘤形成。因此,想要防止禁食-再进食后的致癌性,还得从抑制mTORC1、多胺代谢产物的产生或蛋白质合成的方面入手。也就是说,禁食再进食期间,机体会处于一种“脆弱状态”,也更容易受到外部侵害。Omer Yilmaz 表示,这项研究提示我们,禁食有益健康,但如果复食时接触到了致癌物质,例如烧焦的牛排或其他东西,可能会进一步增加致癌风险。断食不是“一禁了之”,而是需要与复食形成闭环的健康科学管理,才是健康获益的关键。